追求完美的人,有哪些错误的心理逻辑?

为把事情做好而操心,可以说是一种品质。对工作非常用心,是件好事。相反,必须把一切做到极致完美,则是一种不幸。

有一种对完美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强迫症程度,被完美强迫症所束缚的人,真的会误了事。

有个患上完美强迫症的人,尽管他成绩优异,智商大大高于平均水平,思维活跃且有一种过人的灵敏,他却无法生活……一切都成问题:熨一件衬衣需要花半小时,刮胡子需要45分钟,更不用说洗碗了。

当律师事务所与他解除合同时,对于他工作的质量不吝溢美之词,但还是不再用他了。因为别人足以处理四份资料的时间,他仅能用来完美地处理一份,这可不太划算。

此外,在强迫症中,面对有待完成的紧张任务时,常见患者采取回避态度。

比如有一个完美强迫症的人,他从不按时支付各类费用,因为于他而言,支付账单太难了:他需要确认没有算错,而且需要附上一封表达准确、书写工整、没有涂改的信(然而这封信通常都会被处理文件的行政文员直接扔进纸篓里) 。

完美强迫症可能涉及口头表达。他们可能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会有明显的强迫症,害怕说的事情不够完全准确: “我们到达的时候是13点30分……而不是13点32分。 ” “他当时坐在我右边……而不是左边。 ”

在叙述过程中,无论是13点30分还是13点32分到达,是坐在左边还是右边肯定都改变不了什么,而叙述人会隐约有一种不诚实、不完美、不完整、虚假的罪恶感。强迫症命令他: “你应该更正。 ”于是他重新说。

书籍的阅读也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某些人感到必须将书中的信息全部读到(包括英文的参考书目) ,甚至包括版权信息: “印刷完成于2014年2月14日,版权……”

追求完美明明是好事,却可能使事情变得糟糕。强迫症将虔诚变为迷信,节俭化作囤积,追求完美的执念会将人逼入自责的怪圈。

这不是本性中的原罪,只是单纯源于大脑的精神困扰。这种小困扰,就是强迫障碍

强迫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如何摆脱这种焦虑的心理困局?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走出强迫症》,本书能让慌乱中的你,不再被情绪强迫,而是镇定、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你并不需要过分完美,你身边的人和事也不可避免的会有瑕疵,如果被“完美”的思维绑架,那生活将变得举步维艰,会陷入更糟糕的状态里。所以,想要完美生活的第一步,就要先学会接受不完美。

在这本书中, 许多执拗与偏颇,顽固与无奈,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些可爱又可笑,本书能在让慌乱中的你,不再被情绪强迫,不再给自己加戏,而是镇定、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当你阅读本书时,也请你一定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进行,没必要落入“需要全部读到”的强迫症里哦!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经营人生学院婉露老师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方向。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的学习,还参加了教育培训、创新创业,曾获多个奖项。性格开朗容易相处,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热爱心理学。有多年教学经验。从事紧张教育工作也有六年多 ,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擅长上台紧张,演讲紧张,说话紧张等方面。擅长让学员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使学员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婉露老师微信号:xey_88
最近文章
  • 如何突破紧张:克服紧张心理的七个方法
  • 上台演讲紧张要怎么办
  • 开会发言或当众讲话紧张声音颤抖怎么办?
  • 消除公众演讲时候的紧张情绪
  • 上台演讲紧张要怎么办
  • 心理素质差,遇事紧张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