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演讲者总是觉得自己的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会“出丑”,可能就会使自己没有自信,造成思路断线,心里发慌,加剧紧张的程度。准备包括精神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以及了解听众的准备。如果精神不佳、状态不好,如果材料不完整、内容不熟悉,如果对听众的情况一无所知,上台当然就会特别紧张。兵家常讲不打无准备之战,演讲也一样,只有准备好才能发挥好。那么如何消除演讲紧张,增加自信呢?
完美主义是一个陷阱,使你对于一切事物过于执著,以致对自己和演讲的内容过度关注。于是,一个小差错就会使你的演讲毁于一旦。站在台上还想着自己准备得不够完美,就会有所顾忌,不能完全放开,那么也就不会有力量。再说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因为演讲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完美是相对的。
如果演讲者面对的听众比自己的地位高,或者认为听众比自己懂得还多,担心他们的看法,演讲时可能会更紧张,表现往往也就不自然。
如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下级在上级面前,普通人在专家面前等。反过来,对自己的下级,比自己差的人就不紧张了。那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和心态来处理,在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在场时,把他们假想成下级或不如自己,这样就不会紧张了!
人们把当众说话产生的恐惧心理称之为“怯场“。怯场会带来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表现为:轻度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颜面赤热;中度的,手脚发软、肌肉抖颤、小便频繁;重度的,当场晕倒。
戴尔·在总结毕生从事演讲教学的体会时说:“我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协助人们消除恐惧、培养勇气和信心。”“评价优虑”是造成怯场的主要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太满意。很多人在演讲时,不是想着我要把什么问题讲清楚,而是想着会给听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听众会如何评价自己之类的问题。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突然的变化会给人造成压力,比如现场人数突然增加或减少、有大领导突然到场、演讲时间突然被压缩。听众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心理,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演讲者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就全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往往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现场发生什么情况都正常,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就会尽在掌握了。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并绳。过去一次失败的演讲经历往往会给我们造成影响,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碍。成人后的演讲紧张怯场可能就缘于小时候一次丢脸的经历,当时受到的嘲笑和指责,使得以后再也不敢登台了。所以说如何消除演讲紧张势在必行。
上一篇: 如何消除演讲紧张,消除自卑下一篇: 如何消除演讲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