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紧张怎么办先看看诱发紧张的原因

  演讲紧张怎么办才好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弄清诱发紧张情绪的因素

  1、约定俗成的角色期待

  回想或设想如下的场景:

  1)你跟父母正常聊天的时候,紧张么?

  2)你跟朋友侃大山的时候,紧张么?

  3)你早恋的事情被父母知道了,他们问起的时候,你紧张么?

  4)你的朋友欠你钱一直不还,你想要但又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紧张么?

  5)面对教室里200人的目光进行公众表达的时候,你紧张么?

  是的,相信大家在与父母、朋友聊天的时候,都不会紧张。而在想达到一定目的的场合,如躲避指责、避免尴尬和获得认可等,就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轻微担忧。不严格地讲,这种感觉就可以被形容为我们常提到的紧张。而且通过上述几个情景的比较,可以大致得到的一个结论是随意的交流不会让我们紧张,而有利益诉求或心理诉求的表达则会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这种状况可以归结为“约定俗成的角色期待”。

  “角色”本来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社会角色理论,指出只要是社会成员,都要承担、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比如父母、子女、领导、员工、专家、教师、运动员,等等。这个概念的本义是人类约束自身社会运行的工具,人们正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不知不觉的角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把社会的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回到上面的场景中,

  情景3

  “我”的角色:孩子 “我”的期待:父母的认可

  对话者的角色:父母 对话者的期待:孩子的“听话”

  (本人岁数比较大了,在我小的时候,父母觉得不早恋确实是“听话”的一种证明……)

  情景4

  “我”的角色:朋友 “我”的期待:朋友认为我是仗义敞亮的好哥们儿

  对话者的角色:朋友 对话者的期待:不要过于直白地要求还钱,给面子

  (这种看法可能比较狭隘,不是重点,请忽略~)

  情景5

  “我”的角色:演讲者 “我”的期待:观众的认可

  对话者的角色:观众 对话者的期待:演讲者的杰出表现

  (恩,这是重点)

  一方面,我们从你对演讲者这个角色的定位来看。

  角色理论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要努力地、出色地扮演好自己承担的各种角色,满足公众对这一角色的期待。角色期待是指团体中多数成员期望或要求其中某一成员做出的某些应有的行为方式。进一步说,无论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都要有大家共同认可的与这个角色相一致的行为表现。

  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讲话者和听话者都知晓并明确这一角色期待的内涵,大家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此作为评判的标准,来衡量讲话者水平如何。正是这种角色期待,使当众讲话者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形成了由于害怕“讲不好”、害怕“出丑”而导致“不敢讲”的尴尬与无奈。可以说,当众讲话的“怕出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约定俗成的角色期待,该心理被过度放大,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恐惧点”。

  而另一方面,从你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来看。

  对于某些平时较为内向的人来说,同样是因为角色期待作祟,他们本身把自己定位为“不善言辞”。于是就把自己框囿在这个角色中,与其他的角色发生冲突。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