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有好坏吗?
我们通常会认为那些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受的情绪,比如喜悦、轻松、兴奋、温暖、亲近等是好情绪,而那些给我们带来痛苦感受的,比如愤怒、悲伤、恐惧、紧张、焦虑等是坏情绪。心理学上对于情绪也有分类,如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情绪有好坏之分,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是我们各种身体内在感受向外的一种呈现,是我们内在状况的真实反映。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但是由于情绪带来的反应或者结果是有好坏的,比如由于愤怒,你可能开始指责别人,甚至于有暴力行为,这些当然是会破坏关系的行为。情绪管理的重点就是在于如何全然的接纳我们各种的情绪,而避免情绪带来的不良反应和行为。
负向情绪不是坏情绪,前提是这些情绪可以正常的流动,所谓正常的流动是指倾诉表达、有界限的宣泄等,当负向情绪如同流水流经我们的身体,是不会有什么危害的。我们可以观察孩子,如果一个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的孩子,在充分的哭泣后,很快就会和其他朋友正常玩耍了,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如果在大人的呵斥下停止哭泣的孩子,你会观察到孩子似乎总有些不对劲,好像一个小炸药包,随时可能沾火就着,这是因为情绪在孩子体内有积压造成的。
当我们抱定情绪有好坏之分时,最大的影响是对于所谓“坏情绪”的不接纳。不接纳自己的“坏情绪”,我们就会努力压抑它,这种压抑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造成所谓负能量的积累,压抑到一定程度可能像火山一样爆发,而这种爆发宣泄通常又会破坏关系。同时我们也会不接纳身边人陷入负面情绪,例如对于孩子,对于他们陷入愤怒、悲伤等情绪时,我们常常会评判、压制甚至呵斥等。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我们大多数人都被父母或其他照顾者这样对待过,这也强化了我们的负向情绪是坏情绪的认知。
情绪的感知与表达——“左脑型”人的挑战
对于不少人来讲,情绪的感知与表达是有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所谓“上脑”的人,这类人很聪明,智商很高,擅长逻辑理性思维,甚至是一些的精英人物或成功人士。
情绪感知与表达有困难一般与童年背景有较大关系,如果童年生活在一个比较冷漠、很少表达情绪的家庭里,我们的右脑将无法得到足够的刺激,而左脑将会越来越占据支配地位。通常我们认为右脑更多负责我们的情绪、直觉、创意、整体性,左脑则负责我们的逻辑理性思维、语言、文字等。同时我们的教育目前也是更侧重于左脑教育,更多注重孩子的智商开发、知识积累,而比较忽视孩子的情绪识别与表达、同理心等。随着我们的成长,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我们的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的高智商,需要我们的逻辑理性思维,这些也越来越强化我们的左脑,而右脑的发展越来越少。这样,童年背景、教育、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左脑型”人。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左脑型的人,因为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我也都具备了。
左脑型的人的一个关键挑战在于关系,因为左脑型的人常常陷入头脑或逻辑思维中,而头脑的特点就在于对错与黑白的二元对立,所以左脑型的人与人的沟通主要在于头脑层面的交流,很容易陷入对错的思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情绪的表达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感知自己的情绪有困难,也就更加难于感知对方的情绪,也更加不可能同理到对方,所以关系中与人的连接相对较浅,很难与人有深度的共鸣感。左脑型的人的另一个挑战在于自己的身体,由于过于上脑,常常缺乏对于自己身体的感知,与自己的身体连接较少;同时,由于较少感知与表达情绪,容易造成情绪累积在身体里,导致身体较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左脑型的人虽然一般比较聪明,但是由于缺乏右脑的开发,在直觉、创意、创造力的开发方面相对较弱。
情绪管理的关键
情绪管理的关键是通过对于自己情绪的识别、感知与表达,既不压抑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流动起来,同时也避免自己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伤害别人也伤害关系。
情绪管理最大的困难是在于当你有很大的情绪升起时,如愤怒等,如何不被你的情绪带走,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90秒呼吸法。当我们有很大的情绪突然升起时,往往这时我们负责解读判断的高级大脑功能已经不起作用,而是我们低层大脑里固定而强大的情绪回路控制了我们,这时候通过90秒呼吸,可以让我们高层的大脑恢复作用,让我们冷静下来。更关键的是,通过90秒呼吸,可以让我们骂人甚至打人的冲动首先平息下来,这很关键。同时在90秒呼吸的过程里,我们的觉知力应完全放在我们的呼吸上,而不是我们的念头上,因为此时的念头会不断放大我们的情绪。你可以回忆一下,当你对一个人很生气时,如果还不断的想象这个人说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你是不是在给自己火上浇油!
2、有界限的适度发泄。方式包括打枕头、撕报纸、跑步、跳舞、听音乐等等,这些方式不会伤害他人,同时还可以平缓我们的情绪。另外,倾诉表达也是很好的方式,对象可以是自己的朋友,也可以是刚刚与你发生冲突的人。如果是后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你能否意识到你的情绪并非是对方引起的,而是由于你自己的解读或者你自己的反应模式引起了你的情绪,从而对于自己的情绪有自我负责的态度。
3、自我觉察自己情绪的根源。我们通常的一个误区是认为自己的情绪都是由于别人引起的,比如是别人说了什么话或者做了什么,而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其实不是这样。我们的情绪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对于别人的语言或行为是怎么解读的,这种自己的解读才引起自己的情绪;二是由于我们的固定反应模式引起了我们的情绪,这部分又和我们过往的一些创伤或重大事件有关,这需要很深入的觉察。
4、沟通,核对,建立连接。当我们的情绪慢慢平复后,我们需要与刚才的人重新沟通,既可以表达自己刚刚的情绪,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解读或者对于自己模式的发现,这样的沟通对于我们修复关系并进而让关系更加亲密非常重要。
其实,无论你有没有感知到,在每个时刻,我们自己都有很多的情绪升起,然后灭去,只不过有些情绪比较明显,在前景里被我们感知到,而有些情绪在背景里。情绪之于我们,如同天气一样,有时会阳光灿烂,有时又会乌云密布,乃至狂风暴雨,所有这些情绪都在不停的流动、变化中,通过你身体的管道而流经你的身体,你终会发现,你并不是你的情绪,你可以不被你的情绪带走…
上一篇: 怎样克服上台讲话紧张下一篇: 如何快速提高你的表达能力,怎样克服上台讲话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