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参加了一个公司上层的Party,因为到一个陌生的场合,一直感觉没有办法融入,一天的时间,她感觉除了紧张就是紧张,见到陌生人紧张,参加活动紧张,不知道找谁帮助自己,而且感觉没有朋友没有熟人。
这些问题,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你是不是也曾经遭遇过这样类似的问题?
当我们进入职场,或者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场合的时候,我们都可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这些困扰,都是我们可能会存在的社交问题,我们承担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但是不论是开展业务还是工作汇报,需要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的时刻太多了。一直被困扰的职场人,经常会因此让自己的职场表现被评上了低分。为什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锻炼,这些人依然非常拘束难以尽情施展自己的能力?我认为应该从内外部两方面分析原因并改善。
首要是内因,往往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可能在于几个方面:自信心、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建议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改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感觉自己没自信时多关注自己的优点;
增加自信心,社交过程中多和有自信的人接触;
树立自信的外表,比如着装、仪表、体态、目光等,这方面前期可能需要刻意练习,需要时间;
社会交往过程中要多微笑,带来自信和交往人对你的好印象;
做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短期小目标,也可以在每个小目标达成时让自己有成就感;
尝试一些让自己觉得冒险的小事,突破自己;
多锻炼、多读书,从内到外增加自己的社交底蕴。
然后是外部因素,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为什么在社交或事情进展中还常常遇到麻烦呢?
这方面我认为主要是社交的匹配度不够:针对不同事情或不同交往对象,总是从自我认知角度做准备、发挥自己认为的优势是不够的。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了解交往对方所需、性格、交往特点、爱好、目的,使自己所掌握的能力和资源中所匹配对方的作为沟通重点。性格特制也是如此,一味强调自己所谓的性格方向和处事原则,是不可能很好融入社交圈的。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是,也要有意识的放弃一些没有意义和作用的社交。
虽然先天因素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很多人的性格导向,但是有太多的例子表示性格是可以人为有意识的改变的,只要是往好的方向转变,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有帮助,那这样的变化是每个人都乐意接受的,只要大胆的去接受接触这些转变,那新的生活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