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自己面对焦虑时,要让自己看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只要是问题,都会让我们焦虑,只是轻重程度不同。所以我们面对焦虑时,我们需要尝试把超出自己掌握范围的问题转变成我们可控的,这样才能减轻或者降低自己的焦虑。
A 关注当下能做什么?我们经常会对某种疾病进行焦虑,比如有人恐艾进行咨询,而此时的人是处在压力和恐惧之中,不仅有自己想到的周围亲人好友舆论压力和对于接触到艾滋病途径的社会道德压力,更有自己处于不知道自己得了还是没得的模棱两可境地里的恐惧,如果得的话意味着要失去继续体验生活快乐的机会等等恐惧当中。
其实人在平时理智情况下肯定知道自己想到的想法都是来自自己脑海的声音,甚至对于死亡会有理智的认识,毕竟人终有一死,秦皇汉武,灰飞烟灭,唐宗宋祖,已成黄土。但此时的人却被自己看到的压力和恐惧吓坏了,自己无法看到问题解决,从而给自己带来焦虑。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己是改变不了周围人的内心想法,也改变不了已经成为事实的经历。
当自己企图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或者人的时候,这会让自己不断受挫,导致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无力感增强,就会产生焦虑。想让自己降低焦虑感,就要将自己注意力关注到当下自己能干什么。
B 把任务进行排序细分。有来访者因为第二天要在一天内必须完成三件重要的事,自己由此感觉到焦虑和压力,担心处理不好会对自己将来造成很不好影响。
既然都是重要事情,干不好就意味着对于未来会有影响。如果说单独一件事情放在第二天干,都是没问题的,但都堆在一起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同时做好。当我们意识到每件事情做不好有对未来影响,感受会产生叠加,让自己感觉未来真的会出现无法挽回的,甚至是毁灭性打击时,未来一切超出了自己的认知和接受范围,人就此产生了焦虑。
C 为自己竖立坚定可行目标。现代社会是网络资讯大爆炸时代,只要打开电脑手机,就会有无数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屏幕,正是因为太多信息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从而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感觉似乎每条信息内容都是很重要,都不能放过,就像我们必须要完成批阅奏折一样。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错失某些信息会对自己产生很严重影响,还担心太多信息我们看到了却无法全部掌握,我们会产生失控感,从而让我们产生焦虑。
这样的焦虑会失我们迷失了自己,只看到了自己错过了很多似乎很重要信息,而忽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针对这样情况,要尝试地为自己竖立起坚定可行的目标,这是帮助自己去过滤掉对自己目标没有帮助的信息。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戴上耳机注意聆听,而不是过度地关注周围噪音。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也意思味我们需要同时接受自己无法获得所有信息的事实,这样会进一步降低自己因为错失一些信息而焦虑。
在焦虑还是一种情绪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敢于去面对和解决,这样才不会让其发展成为病症导致自我失控。因为害怕焦虑,而不去面对,甚至回避,只会让自己承受到因为无法回避而产生的新的焦虑,那就只能让自己陷入另外一个更痛苦的旋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