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你,急需的4个建议

加入新公司,第一次高管见面会,小A非常不幸地第一个做自我介绍,更不幸的是,自我介绍语无伦次、断断续续,很显然,这给高管们留下了另类的深刻印象。

小A很自责!原因他是知道的,因为性格很内向,从小就很害怕在大家面前讲话,所以上来就紧张,就又搞砸了。

一个月之后,第一次月度汇报,小A做了很多准备,也暗暗发誓,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虽然内心深处也在隐隐担心,“这次又会被自己搞砸吧...”果然,结局慢慢滑向了小A最坏预期的场景,哪怕是自己在内心不断呐喊和鼓劲。

小A更加自责,难道自己就不能自信地完成哪怕一次汇报或演讲吗?

其实不只是小A,大多数认为自己性格内向的人,恐怕都在经历着这样的“恶梦”,而且不仅仅是演讲,还有社交、情感等等方面,一再受挫。

那么,一个内向的人,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呢?

1. 接纳自己

想要改变自己,唯有先接纳自己。这几乎是所有心理鸡汤书籍会给你的建议。

没错,我们确实需要接纳自己,但是,接纳自己的什么?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的。

以至于,那些尝试着接纳自己的人,并没有在表现上有多大改变,依然自责、不自信、不敢上台、不敢和陌生女神搭讪,不敢...

其实,问题就在你接纳的,到底是什么。

典型的说词,是“学会接纳自己,上帝关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再开一扇窗,内向不能让你沟通自如,但可以让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

很多人真正接纳的,是自己因为性格的原因,所以不擅长做某事,所以只能是逃避和拒绝做某事,以至于永远都不能做好某事。

这显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尤其是像表达这样的底层技能!那么,就只能是妄想有一天,一只小蜘蛛咬你一口,然后就能嗖的一声,变成无所不能的“蜘蛛侠”了?

你真正需要接纳的,是当下的这个状态,“我很内向,这让我当前做不好XX,但是没有人天生就可以做好一切...”,以至于不再过分自责。

实际上,真正阻碍你自信表达的,并不是所谓的内向性格,而是自责!

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就会启动大脑的应急机制,以至于你根本看不到改变自己的可能,想不到改变自己的方法!

所以,接纳自己,不是给自己贴上标签,而是对当前的状态和能力有个客观的评估,消除自责感。

2. 成长心态

为了消除自责感,除了接纳自己以外,我们还需要一种健康的心态——成长心态。

成长心态(或思维),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研究总结出来的,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及到,实验就不赘述了,直接说结论。

因为家庭和社会等成长环境的影响,我们当中存在着两类人,一类人认为智力、能力,甚至是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掌握恰当的方法,以至于他们不会被自己不完美的现状所击垮,而是致力于不断尝试,不断完善,创造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成长心态。

而另一类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天生的,以至于他们根本不会尝试去改善自己。哪怕,做了一些尝试,也只是为了应付一下,那些拥有成长心态的人而已,“你看,我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你还不信!我都这么努力做了,结果还不是这样...”,这就是固定心态。

如果我们稍微对大脑的学习认知过程,有一些科学的了解,就会知道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塑性会逐步下降,但是,即使进入垂垂暮年,大脑的可塑性依然不会完全消失,更不说年轻时大脑有多强大了!

所以,是时候,去忘掉那些性格、星座、几型人格之类说法,转身,去热烈拥抱,那个拥有成长心态、坚持终身学习的的全新自我。

3. 勤做准备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在台上和台下,判若两人?”

台下的我,多是沉默寡言,很少主动搭讪。台上的我,却变得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时不时抖些包袱,挥洒自如。

或者说,一个明明内向的人,在讲台上却不像个内向的人,怎么做到的?

答案很简单,勤做准备!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自己要讲的内容,一字一句都写下来,想好如何开场,如何提问,如何引导,有哪些可能的答案,有哪些可能的场景及应对方法,哪怕是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段子,也是早就写好了的......然后反复练习至少两次。

当然,做好准备的前提,是你知道要准备一些什么,这也是尤其重要的!

而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先要学习别人是如何准备的,通过阅读和与他人讨教,建立起底层的知识架构,然后基于知识架构,勤做准备。

比如,想做好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就需要搞明白,一个成功的演讲都要具备哪些要素?

这些方法真的是满地一大把,放心,有着和你相同困惑的人,大有人在,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一定找到了改善的方法,并且做了总结,你并不孤单!

当然,也有潜在的风险,很多人准备了很多内容,然后就患上了忘词恐惧症,因为害怕忘词而紧张,因为紧张而说话打结,然后“恶梦”再次上演...

不过,如果你真的认同前2个建议,此时的你,或许不会再纠结于忘词,而是知道忘词再平常不过了,于是,一定有人也会遇到,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找到过一些方法,甚至会写出来,而你当下要做的,不是自责,而是去找到并学会那些方法!

4. 不断尝试

期待价值理论(动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认为,一个人做一件事得益于两个因素的影响:

  • 获得感,这件事做成后对自己的价值很大
  • 成功率,预判自己成功的概率很大

不断尝试正是为了增加我们对成功率的预判,进而更有强大的动力坚持做好。

当然,那种盲目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的人,都会得到“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结论。所以,在不断尝试时,有意识地总结和改善就尤为重要,基本思路大致是这样的:

  • 找到最佳实践的方法
  • 不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 找到这次尝试有哪些改善的点,有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善
  • 不断尝试和改善

***

最后,总结起来,我给所有内向的人的4个建议:

1.接纳自己,接纳当下不完美的现状,减少自责
2.成长心态,坚信时间和方法可以让自己持续成长
3.勤做准备,想好所有的细节,应对挑战
4.不断尝试,积累成功自信,直至轻松驾驭

期待着一场场蜕变上演!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经营人生学院婉露老师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方向。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的学习,还参加了教育培训、创新创业,曾获多个奖项。性格开朗容易相处,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热爱心理学。有多年教学经验。从事紧张教育工作也有六年多 ,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擅长上台紧张,演讲紧张,说话紧张等方面。擅长让学员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使学员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婉露老师微信号:xey_88
最近文章
  • 如何突破紧张:克服紧张心理的七个方法
  • 上台演讲紧张要怎么办
  • 开会发言或当众讲话紧张声音颤抖怎么办?
  • 消除公众演讲时候的紧张情绪
  • 上台演讲紧张要怎么办
  • 心理素质差,遇事紧张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