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在职业以及人生经历中是一件大事,大多数人会对竞聘的结果会紧张不自信患得患失,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当一个人越是过分地关注于结果,越对事情的成败得失耿耿于怀,往往越会“砸锅”,正所谓“关心则乱”。那么该如何让自己变得自信呢?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紧张不自信的事例真的是太多了。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比如一份重要的文件,因为它特别重要,所以我们保管起来就特别小心翼翼。我们会告诉自己放好了,一定得放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千万别弄丢了或者找不到了。可是,当我们放好了以后,过一段时间再要用那份文件,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放哪里了,我们会说:“我当时还想着一定要放好了呢?怎么记不起放在哪里了呢?”
这样的事我们经历过吧?这就叫“强迫性遗忘”。因为我们大脑接受的“放好了别丢了”的信号刺激太强烈了,具体放在哪里的信号刺激反而弱化了。因此,我们记住了不该记住的,忘记了不该忘记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有这么一个小插曲。话说爱迪生和他的助手经过连续奋战,终于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灯泡,爱迪生把灯泡交给一名助手,让他把灯泡拧上试试。这个助手是老实孩子,做事可投入了。他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只灯泡,边走边说:“这个灯泡太珍贵了,多少心血在里面啊,可千万别摔碎了、千万别摔碎了、千万别摔碎了……”这时就听见“啪”的一声,那只灯泡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们能说这个助手粗心大意、办事不小心吗?不能啊,这么说他可是比窦娥还冤呢。就是因为他太关注这个事、太想做好了,才产生了强制性的破坏,最后反而没有做好。
还有发生在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身上的故事。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的可不只杨利伟一个人,而驾驶神州五号遨游太空的最后却只能有一个人。对比起来,竞争的残酷性比我们讲的竞聘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他们心里也打鼓,也嘀咕啊。就在确定最后人选的关键时刻,一位名叫刘芳的心理训练师给杨利伟做了一个小试验。她对杨利伟说:“你看着我的眼睛,5分钟内不能咽唾沫。”杨利伟照做了,可是没有成功。他对刘芳说:“刘老师,你没提到唾沫之前,我还没感觉有唾沫,现在反倒有唾沫要咽了。”刘芳笑了笑,因势利导,委婉地提醒杨利伟,越是过分担心后果,就越会事与愿违。这就是“强迫性的注意”。
通过以上这三个事例,大家应该更加明确了,越想做好往往越做不好,越想要什么往往越没有什么,这就是生活的真谛。目的只有一个——了解规律,顺势而为。怎么顺势而为呢?怎么才能自信不紧张?不关注这个结果,把注意力转移不就行了吗?!大多数情况下成年人做不好事往往是因为在道理和行为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道理大家都认可,可真正能把道理不折不扣地转化为行动的,却是少数人。怎么才能自信不紧张?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话:“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你说怎么办吧?”我只能很无奈地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神仙也帮不了你。
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让自己变得自信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关注“克服紧张”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或添加 55476988 微信领取两本缓解紧张相关电子书,帮你走上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