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场景,也许你会很感到熟悉:
公司的策划会上,领导问:“谁第一个说说想法?”,其实你已经为此准备了许久,也有自认为不错的点子,却迟迟不敢开口说话,你告诉自己“等等,别做第一个”。终于有人发言,你如释重负,却又有些责备自己“为什么我总是不敢做第一个呢”?
同事显得很轻松,很明显,她并没有特别精心的准备,发言也算不上精彩。
你在心里给她打分,然后默默地补上一句:“他的方案,真不如我得出彩”。
可是,等第一个讲完,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也相继发言,你却纠结在“如果我刚刚有勇气第一个发言,没准比他们都精彩呢!”
这样想着,突然听见领导说:“散会!”
你突然醒过来,静静地看着手里精心准备的发言提纲,有些懊恼。“为什么别人总是显得自信满满,而我却这样畏畏缩缩,明明我有很好的方案可以讲啊!”
是的,你就是办公室里最沉默、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一个。其实你很努力,也有至少,不落于他人之后的才华。
只是,大多数的时候,你因为“不敢”,错失了太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你甚至听过领导在别人谈起你时说:“小姑娘干活挺踏实的,就是脑子不太灵活,想法不多!”
你不明白,你觉得委屈,为什么自己明明有想法、有创意,却总是开不了口,更不明白,别人哪怕想法一般,准备不充分,也可以自信地侃侃而谈。
而你,即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被自己的局促与自卑打败。
所以,今天我想和这样的你聊聊,自信,究竟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自信抑或自卑,都需要从生命早期的经验来追溯。在生命最初的阶段,来自于母亲充满爱的照料。这种信任感,在早期是对母亲、对抚养者的信任,同时,因为早期与母亲良性的互动,孩子会带着这样“友好”的模式与世界相处,相信世界也是可以被信任的。
真正自信的人,表现为从容,因为他对自己的认可来自内心,不需要他人来确认,所以,不会显得用力过猛。同时,他们更加懂得,人无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以”和“不能”。所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调高自己的自信,高歌猛进地去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
自信即是有所期,有所爱,却不盲目。
拥有爱的底气,相信世界值得被爱,相信自己被世界所爱,这是自信的底色。
懂得自己的局限,不过度自信,并能够根据情境,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自信的程度,这是自信者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特质。
愿你,成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