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长之后,是很想去把自己所学,所得,说给别人去听,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达到第1个境界的人,是能够发现事情的一些基本规律,能够从一些纷乱的事情中找到事情的本质,并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境界不是不好,而是必须要经历 如果没有经历这个境界,并不算进入了高手的境界
有一只快乐的兔子,常常坐在一棵老槐树下欣赏夜空。月亮圆时,它很快乐:“瞧,月亮像一面常常发光的镜子,多美丽啊!”月亮缺时,它也很快乐:“哈,月亮像一只香蕉挂在树梢上,真有趣!”即使没有月亮时,它仍然快乐:“看,满天的星星代替月亮来陪伴我了,还朝我眨眼睛呢,还有云也游过来了!”
诸物之神见这只快乐的兔子如此爱月亮,就对兔子说:“既然你喜欢月亮,那么我就把月亮送给你了。”兔子惊喜极了:“您是说,从此以后,月亮就属于我了?”“是的,它只属于你。”
快乐的兔子真是快乐至极。然而没有多久,快乐的兔子就变得不快乐了:月亮圆时,它担心月亮的夺目会招来与它竞争的对手;月亮缺时,它疑惑是否有人偷取了一块;乌云蔽月,它生怕它的宝贝被云夺走。总之,原先美好的一切已经变得险象环生、不再引起它的快乐了。兔子问老槐树:“为什么我得到了,反而不快乐了呢?”
老槐树回答:“因为你总在想:这是我的月亮!”
其实,人的情感世界也是如此。无论是朋友、恋人甚至爱人,我们都把他(她)看成是命运给我们的恩赐:让我们因为能够欣赏对方的美、能够感受对方的友情或爱慕、能够体会对方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假如我们把朋友、恋人或爱人看作自己私有“财产”,因为不满朋友与别人的友谊超过自己、担心恋人对别人产生好感、惟恐爱人对自己的爱缺失一点,那么我们也会像那只占有了月亮的兔子一样,即使仍然拥有着这一切,但原本的快乐就会荡然无存。
因为你需要去伪装自己,你会用一块布遮住自己,会把自己认为的“羞”用一块破布藏起来,因为你很怕,所以你藏的很严实,于是,你说话言不由衷,你心里这般想,嘴上却是那般说,更有人甚至是不敢说。
所以,我们不妨让自己站得远一点,欣赏、感受和体验情感带给我们的快乐,而不求绝对地占有它并为其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