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卑不自信我们要,想阻挡住那些坏心情,就必须得培养自己的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
一个人生道理,哪怕是一个我们平时看起来很细小的人生道理,我们通常要经过,举例子(或者摆数据)、分析、得结论,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且,当你引入每一个新概念的时候,都要小心地审视前后逻辑的衔接,经过一个完美的逻辑演绎,最后才能把一个精彩的答案呈现给读者。撇去感悟、思考的时间,光是打字,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鸡汤就简单了,一句话就概括了人生哲学命题,实属一绝。“请记住:不和社会较真,因为较不起。不和小人较真,因为不值得。”“送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是最好的,并且周围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自己。”有道理吗?看上去是有点道理,但你如果仔细想想,他们是经不住推敲的。比如鸡汤,它不就是我们小学课本里学的“掩耳盗铃”现实版吗?
克服自卑不自信本质上,这些鸡汤和你经常路过的工地上,看到的“踏实、专业、苦干”的标语没什么不同,只是喊个口号罢了。它既不跟你论证,也不跟你讲逻辑,更不跟你解释——你自己去领悟吧,悟得到是你的本事,悟不到是你悟性太差,彪悍的鸡汤不需要解释。
鸡汤还有一个特点,不讲逻辑,只谈感情,好不容易讲了个逻辑,却讲了个歪理,比如流传广泛的渔夫与富翁的故事。
说起来, 克服自卑不自信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是一个经验主义盛行的社会:阅读率不高,人们过度地相信人生经验和经历,而忽略了读书、系统的学习、归纳、逻辑思考这些重要环节。“读书越读越傻。”“你们读那么多书,最后还不是为了钱吗?”这不是我们常说的话吗
鸡汤实际上就是利用了现在人性的弱点:社会戾气丛生、矛盾也不少,人们迫切地需要心理安慰,而鸡汤正好迎合了这些人。
一个要引发人思考的东西,写的人本身就要有思想,不仅仅要有思想,更要严谨。而鸡汤,更多的是带动人的情绪,引发人们情绪上的共鸣:啊,真是解渴啊。
从本质上来讲,心灵鸡汤和我们看的YY小说差不多——它满足的是人的欲望,而不是引人思考,甚至很多时候,宣传的是一种错误、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真正要学习知识、人生哲理,应该谨慎对待心灵鸡汤为好。
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首先要相信自己能行,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鼓励自己真的能行,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朝着有利的方向去想。
其次,要想挡住坏心情,就必须做自己的主人
坏心情往往并不是某人受到什么样的打击,也不是他们正在受什么样的折磨。恰恰相反,也许他正处在人生的高峰期,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因此在周围人的眼中,他根本就不会有心情不好,每天都应该是春风满面、笑声不止的。可是这类人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生活对于这些人来说还是有很多烦心事,心情也会跟着向不好的方向转变。据心理学家研究统计表明,这类人心情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来自生活,而是来自自己的心态。出自一个消极的心态,这种消极的心态像一把大伞一样遮住了人们的心灵,因此人们的心理就会觉得憋闷,心情自然而然不会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