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走向社会,下面这位大学生的自述就是一个明显例子:
我是一名学中文系的大学生,今年23岁。很快就要毕业了,面临着分配和走上社会,有的同学在自寻出路,我很羡慕他们,但是我却不敢。我非常害怕和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现在我只要想到自己去找工作,将单独面对着素不相识的人,由他们品头论足求职面试,就会心跳不已,手脚冒汗,脸上发烧,就会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我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虽然我从小学习就很好,可我一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时,我很害怕到我,尽管那些问题我都会回答。老师若到我时,我就会手足无措,把本已熟知的问题答得结结巴巴,丢三落四的。我怕老师当众提到我的名字,哪怕是表扬,都会让我有种不敢抬头见人的感觉。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我很灰心也很焦虑。我是学中文的,无论是当编辑、教师还是文秘都要接触人,这让我很害怕。工作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面对着外面的大千世界,再想想自己的现状,我无法不恐惧。
读着眼前的这封来信,2855274071我们眼前会浮现出一个低头脸红、浑身紧缩的青年形象。毋庸置疑,这位大学生"患"的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常始于青少年,主要现象为害怕被人审视,在受到观察或被评论的处境中,会产生不适当的焦虑。有的患者当与别人的目光直接对视时就会特别紧张,会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的症状。于是,患者就选择回避社交。有时无法回避,他会避免交谈,或坐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这类患者,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的心理,极端情况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与社会完全隔离。
诚然,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来什么都不怕的人几乎是很少见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都会有自己惧怕的东西,如有人怕蛇,有人怕狗,但是在社交场合,如果"见人便脸红,启齿更惶恐",那就有点病态了。无疑,社交中的恐惧心理,对于正常的交往是一种"催化剂",会成为社交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恐惧心理主要由自卑引起。自卑与自尊又是一对孪生兄弟。有多深的自卑,就有多强的自尊;越自卑的人越带着一副厚厚的自尊面具。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自我实现,都有自尊需要,都期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这仅仅是自己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行举止的评价和肯定。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动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不错;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让这种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这样那样地看自己。有时甚至会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这样恐惧心理也就不请自到了。
自卑的另一表现是害羞,害羞的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把别人看做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老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时,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